電化學再生法是一種正在研究的新型椰殼活性炭再生技術。該方法將椰殼活性炭填充在兩個主電極之間,在電解液中,加以直流電場,椰殼活性炭在電場作用下極化,一端成陽極,另一端呈陰極,形成微電解槽,在椰殼活性炭的陰極部位和陽極部位可分別發(fā)生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吸附在椰殼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大部分因此而分解,小部分因電泳力作用發(fā)生脫附。該方法操作方便且效率高、能耗低,其處理對象所受局限性較小,若處理工藝完善,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實驗結果表明,電化學再生椰殼活性炭具有較高的再生效率,可達到90%。此外,對工藝參數的研究表明,再生位置是椰殼活性炭再生工藝中重要的影響因素,電解質NaCl濃度是較重要的影響因素,再生電流和再生時間對椰殼活性炭的電化學再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2.3超臨界流體再生法 據近的研究資料表明,在CO2的臨界點附近,再生效率的變化很大;對未被烘干的椰殼活性炭,則需要延長其再生時間。對氨基苯磺酸而言,CO2超臨界流體法再生的溫度為308K,當溫度超過308K時,再生不受影響;當流速大于1.47×10-4m/s時,流速不影響再生;用HCl溶液處理后,會使椰殼活性炭再生效果明顯改善。對苯而言,再生效率在低壓下隨溫度的下降而降低;在16.0MPa壓力時的再生溫度為318K;在實驗流速下,再生效率會隨流速加快而提高。 2.4超聲波再生法 由于椰殼活性炭熱再生需要將全部椰殼活性炭、被吸附物質及大量的水份都加熱到較高的溫度,有時甚至達到汽化溫度,因此能量消耗很大,且工藝設備復雜。其實,如在椰殼活性炭的吸附表面上施加能量,使被吸附物質得到足以脫離吸附表面,重新回到溶液中去的能量,就可以達到再生椰殼活性炭的目的。超聲波再生就是針對這一點而提出的。超聲再生的較大特點是只在局部施加能量,而不需將大量的水溶液和椰殼活性炭加熱,因而施加的能量很小。 研究表明經超聲波再生后,再生排出液的溫度僅增加2~3℃。每處理1L椰殼活性炭采用功率為50W的超聲發(fā)生器120min,相當于每m3椰殼活性炭再生時耗電100kWh,每再生一次的椰殼活性炭損耗僅為干燥質量的0.6%~0.8%,耗水為椰殼活性炭體積的10倍。但其只對物理吸附有效,目前再生效率僅為45%左右,且椰殼活性炭孔徑大小對再生效率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