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使用中…機器性能好.達8成新。
機不可得!預購從速!
密煉機,又稱捏煉機,主要用于橡膠的塑煉和混煉。密煉機是一種設有一對特定形狀并相對回轉的轉子、在可調溫度和壓力的密閉狀態(tài)下間隙性地對聚合物材料進行塑煉和混煉的機械,主要由密煉室、轉子、轉子密封裝置、加料壓料裝置、卸料裝置、傳動裝置及機座等部分組成。
簡介編輯
說明
自1916年出現真正意義上的Banbury(本伯里)型密煉機后,密煉機的威力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它在橡膠混煉過程中顯示出來比開煉機優(yōu)異的一系列特征,如:混煉容量大、時間短、生產效率高;較好的克服粉塵飛揚,減少配合劑的損失,改善產品質量與工作環(huán)境;操作安全便利,減輕勞動強度;有益于實現機械與自動化操作等。因此,密煉機的出現是橡膠機械的一項重要成果,至今仍然是塑煉和混煉中的典型的重要設備,仍在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密煉機基本知識 基本結構
密煉機一般由密煉室、兩個相對回轉的轉子、上頂栓、下頂栓、測溫系統(tǒng)、加熱和冷卻系統(tǒng)、排氣系統(tǒng)、安全裝置、排料裝置和記錄裝置組成。轉子的表面有螺旋狀突棱,突棱的數目有二棱、四棱、六棱等,轉子的斷面幾何形狀有三角形、圓筒形或橢圓形三種,有切向式和嚙合式兩類。測溫系統(tǒng)是由熱電偶組成,主要用來測定混煉過程中密煉室內溫度的變化;加熱和冷卻系統(tǒng)主要是為了控制轉子和混煉室內腔壁表面的溫度。
工作原理
密煉機工作時,兩轉子相對回轉,將來自加料口的物料夾住帶入輥縫受到轉子的擠壓和剪切,穿過輥縫后碰到下頂拴尖棱被分成兩部分,分別沿前后室壁與轉子之間縫隙再回到輥隙上方。在繞轉子流動的一周中,物料處處受到剪切和摩擦作用,使膠料的溫度急劇上升,粘度降低,增加了橡膠在配合劑表面的濕潤性,使橡膠與配合劑表面充分接觸。配合劑團塊隨膠料一起通過轉子與轉子間隙、轉子與上、下頂拴、密煉室內壁的間隙,受到剪切而破碎,被拉伸變形的橡膠包圍,穩(wěn)定在破碎狀態(tài)。同時,轉子上的凸棱使膠料沿轉子的軸向運動,起到攪拌混合作用,使配合劑在膠料中混合均勻。配合劑如此反復剪切破碎,膠料反復產生變形和恢復變形,轉子凸棱的不斷攪拌,使配合劑在膠料中分散均勻,并達到一定的分散度。由于密煉機混煉時膠料受到的剪切作用比開煉機大得多,煉膠溫度高,使得密煉機煉膠的效率大大高于開煉機。
主要參數
轉子的轉速與速比;轉子棱比與密煉室內壁縫隙;生產能力與填充系數;上頂栓對膠料的單位壓力;功率。
操作方法
1、按照密煉機密煉室的容量和合適的填充系數(0.6~0.7),計算一次煉膠量和實際配方;
2、根據實際配方,準確稱量配方中各種原材料的用量,將生膠、小料(ZnO、SA、促進劑、防老劑、固體軟化劑等)、補強劑或填充劑、液體軟化劑、硫黃分別放置,在置物架上按順序排好;
3、打開密煉機電源開關及加熱開關,給密煉機預熱,同時檢查風壓、水壓、電壓符合工藝要求,檢查測溫系統(tǒng)、計時裝置、功率系統(tǒng)指示和記錄正常;
4、密煉機預熱好后,穩(wěn)定一段時間,準備煉膠;
5、提起上頂栓,將已切成小塊的生膠從加料口投入密煉機,落下上頂栓,煉膠1min;
6、提起上頂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
7、提起上頂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頂栓混煉3min;
8、提起上頂栓,加入液體軟化劑,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
9、排膠,用熱電偶溫度計測膠料的溫度,記錄密煉室初始溫度、混煉結束時密煉室溫度及排膠溫度,較大功率、轉子的轉速;
10、將開煉機的輥距調到3.8mm,打開電源開關,使開煉機運轉,打開循環(huán)水閥門,再將從密煉機排出的膠料投到開煉機上包輥,待膠料溫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黃,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黃全被吃進去,膠料表面比較光滑,割下膠料。
11、將開煉機輥距調到0.5mm,投入膠料薄通,打三角包,薄通5遍,將輥距調到2.4mm左右,投入膠料包輥,待表面光滑無氣泡,下片,稱量膠料的總質量,放在平整、潔凈金屬表面上冷卻至室溫,貼上標簽注明膠料配方編號和混煉日期,停放待用。
密煉機每批混煉工藝試驗報表,應記錄:開始混煉時溫度、混煉時間、轉子轉速、上頂栓壓力、排膠溫度、功率消耗、混煉膠質量與原材料總質量的差值及密煉機類型。
注意:開始混煉實驗時,可先混煉一個與試驗膠料配方相同的膠料調整密煉機的工作狀態(tài),再正式混煉;對同一批混煉膠料,密煉機的控制條件和混煉時間應保持相同。
影響因素編輯
簡介
密煉機混煉的膠料質量好壞,除了加料順序外,主要取決于混煉溫度、裝料容量、轉子轉速、混煉時間、上頂拴壓力和轉子的類型等。
裝料容量
即混煉容量,容量不足會降低對膠料的剪切作用和捏煉作用,甚至出現膠料打滑和轉子空轉現象,導致混煉效果不良。反之,容量過大,膠料翻轉困難,使上頂拴位置不當,使一部分膠料在加料口頸處發(fā)生滯留,從而使膠料混合不均勻,混煉時間長,并容易導致設備超負荷,能耗大。因此,混煉容量應適當,通常取密閉室總有效容積的60%~70%為宜。密煉機混煉時裝料容量可用下列經驗公式計算:
Q——裝料容量,Kg;
K——填充系數,通常取0.6~07;
V——密閉室的總有效容積,L;
ρ——膠料的密度,g/cm3。
填充系數K的選取與確定應根據生膠種類和配方特點,設備特征與磨損程度、上頂拴壓力來確定。NR及含膠率高的配方,K應適當加大;合成膠及含膠率低的配方,K應適當減??;磨損程度大的舊設備,K應加大;新設備要小些;嚙合型轉子密煉機的K應小于剪切型轉子密煉機;上頂拴壓力增大,K也應相應增大。另外逆混法的K必須盡可能大。
加料順序
密煉機混煉中,生膠、炭黑和液體軟化劑的投加順序與混煉時間特別重要,一般都是生膠先加,再加炭黑,混煉至炭黑在膠料中基本分散后再加入液體軟化劑,這樣有利于混煉,提高混煉效果,縮短混煉時間。液體軟化劑過早加入或過晚加入,均對混煉不利,易造成分散不均勻,混煉時間延長,能耗增加。液體軟化劑的加入時間可由分配系數K確定。硫黃和超速促進劑通常在混煉的后期加入,或排料到壓片機上加,減少焦燒危險。小藥(固體軟化劑、活化劑、促進劑、防老劑、防焦劑等)通常在生膠后,炭黑前加入。
上頂拴壓力
密煉機混煉時,膠料都必須受到上頂栓的一定壓力作用。一般認為上頂栓壓力在0.6-0.8MPa為宜。當轉子轉速恒定時,進一步提高壓力效果也不大。當混煉容量不足時,上頂栓壓力也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上頂栓壓力可以減少密閉室內的非填充空間,使其填充程度提高約10%。隨著容量和轉速的提高,上頂栓的壓力必須使用增大。
上頂栓壓力提高會加速混煉過程膠料生熱,并增加混煉時的功率消耗。
轉子結構和類型
轉子工作表面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密煉機的生產能力和混煉質量。密煉機轉子的基本構型有兩種:剪切型轉子和嚙合型轉子。一般說來,剪切型轉子密煉機的生產效率較高,可以快速加料、快速混合與快速排膠。嚙合型轉子密煉機具有分散效率高、生熱率低等特性,適用于制造硬膠料和一段混煉。嚙合型轉子密煉機的分散和均化效果比剪切型轉子密煉機要好,混煉時間可縮短30~50%。
轉速
提高密煉機轉子的速度是強化混煉過程的有效的措施之一。轉速增加一倍,混煉周期大約縮短30%~50%。提高轉速會加速生熱,導致膠料粘度降低,機械剪切效果降低,不利于分散。
混煉溫度
混煉溫度高有利于生膠和膠料的塑性流動和變形,有利于橡膠對固體配合劑粒子表面的濕潤和混合吃粉,但又使膠料的粘度下降,不利于配合劑粒子的破碎與分散混合?;鞜挏囟冗^高還會加速橡膠的熱氧老化,使硫化膠的物理機械性能下降,即出現過煉現象;還會使膠料發(fā)生焦燒現象,所以密煉機混煉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冷卻措施;但溫度不能太低,否則會出現膠料壓散現象。
混煉時間
在同樣條件下采用密煉機混煉膠料所需的混煉時間比開煉機短得多?;鞜捹|量要求一定時,所需混煉時間隨密煉機轉速和上頂栓壓力提高而縮短。加料順序不當,混煉操作不合理都會延長混煉時間。
延長混煉時間能提高配合劑在膠料中的分散度,但也會降低生產效率?;鞜挄r間過長又容易造成膠料過煉而使硫化膠的物理機械性能受到損害,還會造成膠料的“熱歷史”增長而容易出現焦燒現象,因此應盡可能縮短膠料的混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