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用六分儀在扇形框架背面有手柄供握持用,框架上裝有活動臂,圖中活動臂上端即是指標鏡;半反射式地平鏡安裝在六分儀的左側(cè)(中部,正對望遠鏡者),地平鏡旁邊還配有濾光片供測量太陽等明亮天體時使用。測量天體地平高度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讓望遠鏡鏡筒保持水平,并從望遠鏡中觀察被測天體經(jīng)地平鏡反射所成的像;同時要調(diào)節(jié)活動臂,使星象落在望遠鏡中所見的地平線上。這也是地平鏡需要用半反射玻璃制造的原因。
在天體的象與地平線重合時,該天體高度等于地平鏡與指標鏡夾角的二倍。通過幾何光學(xué)中的反射定律,這一點可以很容易地被證明。而根據(jù)這一點來恰當?shù)卦O(shè)計圓弧標尺上的刻度,就可以讓觀測者直接讀出天體高度。為提高讀數(shù)精度,實際的六分儀活動臂上往往還附有鼓輪和游標尺。六分儀的精度比較高, 能達到10角秒,且輕便易用,所以它能夠迅速取代之前操作復(fù)雜的星盤,成為在海洋上測量地理坐標的利器,也徹底解決了地確定海上航線這一困擾無數(shù)航海家的難題。1769年,庫克船長就是在六分儀的幫助下成功抵達塔希提島觀測金星凌日的。
使用六分儀測量經(jīng)緯度的前提條件是當前時間已知。先用六分儀測量出某天體(一般用太陽)上中天時的地平高度,再查閱天文年歷了解當天該天體的赤道坐標,只需代入公式:cos z = sin φ sin δ cos φ cos δ cos t 就可以得出該地的緯度φ。式中z是天體天頂距(90度減去地平高度),δ是天體的赤緯,t是時角,可以由地方恒星時與天體赤經(jīng)相減得出,恒星時也可以通過簡單計算得到。如果是由太陽位置計算地理緯度,更簡便的算法是:δ = z δ 當然,更的結(jié)果還需要扣除六分儀視差、蒙氣差、眼高差、天體的半徑差等誤差后才能得出。現(xiàn)在某些因子已有專門的改正表可供查閱。至于經(jīng)度的測量,可以通過比較太陽上中天時地方時(由查閱天文年歷得出)與出發(fā)地的時間之差得出。
六分儀大的缺點是受天氣的影響較大,不能在陰雨天使用。而制造過程中會無可避免地引入機械誤差,這也成了限制六分儀精度的一個因素。歷史上,六分儀除了在航海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外,還曾幫助天文學(xué)家編制高精度星表。而星表的編制也促進了航海的發(fā)展,同時還給地理坐標的測量帶來了重大進步。另外還有航空用六分儀,結(jié)構(gòu)與航海用六分儀基本相同,但望遠鏡視野中的地平線由水準線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