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花 餅 相傳,唐朝年間西涼國樊洪之女樊梨花,貌美如花,武藝高強,嫁給了大唐一字并肩王薛仁貴之子薛丁山。薛丁山征東時,樊梨花隨夫來到遼東重鎮(zhèn)鎖陽城,(現撫順城一帶)一次樊梨花掛帥與高麗國左作戰(zhàn),為了迷惑敵軍,樊梨花把大軍埋伏在鎖陽城北的大山里,(現順城區(qū)轉臺村),幾天不生火做飯,造成空城的假象,而事先,樊梨花早已發(fā)動轉臺村民為自己的軍隊準備好了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就是樊梨花利用西涼國的傳統方法烙制成的餅。這種餅可以冷食,既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有了這種餅就省去了埋鍋做飯的麻煩,敵軍果然上當,使樊梨花一舉擊敗高麗國,收復遼東國土,轉臺村也因此次成功戰(zhàn)役而為大家所熟知,當時烙制的餅被稱為轉臺梨花餅,
為了紀念樊梨花和薛丁山的顯赫戰(zhàn)功,也為了讓兩個人的愛情能夠落葉歸根,薛丁山的后人前往洛陽,將梨花潭邊的梨樹苗取回,栽在今天磚臺村的池塘邊,更名為梨花塘,社會發(fā)展至今,現代人采取現代新工藝,利用先進的設備優(yōu)勢,以的糙米胚芽為原料,配以大豆,大米,等加工而成營養(yǎng)更為豐富,質細醇香、柔軟可口的糙米胚芽梨花餅,現以成為撫順當地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