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盤通體用陶范渾鑄而成,尊足等附件為另行鑄造,然后用鉛錫合金與尊體焊在一起。尊頸附飾是由繁復而有序的鏤空紋樣構(gòu)成,屬于熔模鑄件。
其出土時尊置于盤上拆開來是兩件器物,極其別致。尊敞口,呈喇叭狀,寬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飾玲瓏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紋,形似朵朵云彩上下疊置。尊頸部飾蕉葉形蟠虺紋,蕉葉向上舒展,與頸頂微微外張的弧線相搭配,和諧又統(tǒng)一。在尊頸與腹之間加飾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由透雕的蟠螭紋構(gòu)成,獸沿尊頸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長舌垂卷如鉤。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虬龍四條,層次豐富,主次分明。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飾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于口沿,與盤腹蟠虺紋相互呼應(yīng),從而突破了滿飾蟠螭紋常有的滯塞、僵硬感。尊和盤上均有銘文顯示,其為曾侯乙生前用器,故們將其命名為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盤,合稱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復雜、精美的青銅器件。